《钟》大班音乐教案(精选13篇)-凯发网站

| kencthy_mo

【简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钟》大班音乐教案(共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kencthy_mo”投稿本文!

篇1:大班音乐教案《威尼斯音乐钟》

活动名称:大班打击乐《威尼斯音乐钟》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进行伴奏,激发幼儿兴趣。

2、能看老师指挥,与同伴合作演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打击乐器(碰铃、沙锤、铃鼓、手铃)、乐曲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我们来听一听)。

2、提问:听了乐曲,有什么感觉?乐曲中间有变化吗?

3、讨论:根据乐曲的变化,乐曲分成几段?(三段)

二、分析乐曲结构,设计配器方案。

1、带领幼儿熟悉乐曲结构(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2、出示四段节奏谱。

3、倾听第一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可以用哪段节奏谱表示?

4、依次倾听第二、三段音乐,提问:这几段音乐可以用哪段节奏谱表示?

5、出示打击乐器,介绍打击乐器名称及使用方法。

6、幼儿看节奏谱,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7、播放音乐,尝试用打击乐器听音乐进行演奏。

8、讨论:怎么样演奏才能让我们的乐器声音更好听呢?(提示:乐器可以分开演奏或两种乐器一起演奏)什么地方用什么乐器演奏合适?

9、倾听音乐,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依次倾听四段音乐,逐步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

三、根据指挥合奏,注意音量及停顿。

1、教师指挥,小朋友听音乐进行乐器演奏。

2、教师点评:看老师指挥,停顿要及时;打击时节奏要准确;要注意控制音量。

2、再次进行演奏,提醒幼儿在音量、停顿上的处理。

四、总结,巡演、边演奏边出教室。

活动反思:

自xx年xx月份起,xx市xx区教研室x老师便组织各园进行音乐教研活动,重点对音乐欣赏进行研讨,我在本次活动中开放组织了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儿园试讲之外,我前后在云龙幼儿园、福泰幼儿园、海航幼儿园组织了本节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说,我的教案每次都会有改动,教学方法和策略每次都会有调整。高尔基曾说:“当你听音乐时,你会忘记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忘记自己是老人还是小孩,忘记一切……”确实,参加音乐研讨活动,让我的耳边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在回旋。我认识到: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儿艺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艺术,获得艺术感受,学会用艺术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凭借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通过欣赏一首乐曲,一首歌,让幼儿亲近艺术,热爱艺术。通过不断研讨,我也总结了一些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规律。当然,教法永远都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第一步首先要进行的一般都是:请幼儿安静、完整地倾听音乐(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老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倾听的情况下,配上一些与音乐性质相符的动作,如简单的拍手、拍腿、拍肩。这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使欣赏变得更加有效)。欣赏者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音乐的灵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乐的空间里自由奔驰,捕捉到音乐的细微之处。这样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欣赏者最重要的参与。完整地欣赏音乐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前提。一首乐曲,一首歌曲,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表现了一个完整、丰富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

《纲要》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采用综合艺术教育的形式,说、唱、舞、画、演奏等艺术活动是有机成一体的,这种多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泼多样,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观(视觉、动作、语言)参与并丰富和强化已听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打破学科界线,建立学科之间的生态。在《挪威舞曲》中结合音乐形象我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器等进行表达、表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图谱的呈现则更直观地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特点,段落一目了然。在音乐慢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稳定的节拍,在音乐快的时候感受的是急促的乐句。教学方法到位了,教学效果才会明显。

3、音乐欣赏的选材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也很重要。

音乐欣赏活动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音乐素材,而不应拘泥于课本、教学大纲的内容。有很多乐曲都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挪威舞曲》从选材上很适合大班的幼儿。xx区教研室x老师一再强调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不要在活动中说无效的话,这一要求已经渗入到了组织活动的教师师心里,虽然有时难免还是会多说话,但明显的感觉是:活动中自己的无效语言越来越少了,提问越来越简练了。

而我想说的是,在组织具体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提问真的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提问最有效”。我曾经设计的提问是“这首曲子,从一开始到结束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吗?”,教学效果也可以,但引导起来就有一种很绕的感觉,好像是打破了音乐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让提问变得很严肃、很紧张、很教条的感觉。后来我调整成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我认为这个提问更符合幼儿的特点,孩子们更善于用具体的形象去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而不太习惯直接去用一些比较专业的语言词汇。他们会说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等等等等。有了孩子们的第一次回应,老师再引导幼儿去回想这些情境背后的音乐,例如,“是什么样的音乐让你感觉是老虎来了”?这种提问就变得很顺,不难让幼儿去理解,因此,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才能能说出轻松活泼、紧张急促的音乐性质。在海航幼儿园组织《挪威舞曲》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问题提问的改变,让整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轻松的开始,作为组织活动的老师,我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孩子们给我的回应增加了我的信心,让我接下来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当然,每一节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问题提问的切入点也会不同,这是灵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孩子,我们就会找到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简单有效的提问。

音乐的天空是广阔的,我们只有帮助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们才能在音乐中高飞。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幼儿教师只有用心,才能演绎出一节节优秀的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和孩子们一起在音乐殿堂里共同享受、快乐生活!愿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度过快乐的童年。

篇2: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威尼斯音乐钟》

活动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设计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幼儿对打击乐器具有浓厚兴趣。为满足幼儿敲打的欲望,提高打击乐器的.重视程度。因此,我选择了乐曲《威尼斯音乐钟》这一活动。《威尼斯音乐钟》是我们大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曲节奏欢快、活泼,深受幼儿喜欢。熟悉的音乐为打击乐活动作了准备,各式各样的乐器给幼儿带来新鲜感。本次活动,利用图谱帮助孩子认识节奏,注重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运用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欢乐气氛。

活动名称:

篇3: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威尼斯音乐钟》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进行伴奏,激发幼儿兴趣。

2、能看老师指挥,与同伴合作演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打击乐器(碰铃、沙锤、铃鼓、手铃)、乐曲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我们来听一听)。

2、提问:听了乐曲,有什么感觉?乐曲中间有变化吗?

3、讨论:根据乐曲的变化,乐曲分成几段?(三段)

二、分析乐曲结构,设计配器方案。

1、带领幼儿熟悉乐曲结构(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2、出示四段节奏谱。

3、倾听第一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可以用哪段节奏谱表示?

4、依次倾听第二、三段音乐,提问:这几段音乐可以用哪段节奏谱表示?

5、出示打击乐器,介绍打击乐器名称及使用方法。

6、幼儿看节奏谱,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7、播放音乐,尝试用打击乐器听音乐进行演奏。

8、讨论:怎么样演奏才能让我们的乐器声音更好听呢?(提示:乐器可以分开演奏或两种乐器一起演奏)什么地方用什么乐器演奏合适?

9、倾听音乐,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依次倾听四段音乐,逐步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

三、根据指挥合奏,注意音量及停顿。

1、教师指挥,小朋友听音乐进行乐器演奏。

2、教师点评:看老师指挥,停顿要及时;打击时节奏要准确;要注意控制音量。

2、再次进行演奏,提醒幼儿在音量、停顿上的处理。

四、总结,巡演、边演奏边出教室。

篇4: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重点难点:

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图谱

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5、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6、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

1、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指挥的作用、指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指挥能力。

2、对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估,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掌握。

篇5:《钟》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学唱两声部歌曲,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2、在图谱的帮助下,了解第二声部的演唱内容与旋律高低。

3、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成就感,喜爱合唱这种形式的歌曲。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图谱一副、学会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活动过程:

一、练声,用歌曲中第二声部的第一句进行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歌曲《钟》,钟会发出什么声音?(滴答滴答)这是秒钟走路发出的声音,那秒钟是怎么走路的?(跳着走)

二、复习歌曲第一声部师:我们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歌,那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呢?(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谱,上面有一只绿颜色的钟在唱歌,唱的什么歌呢?请你们来听一听!

三、探索第二声部演唱内容与旋律高低。

师(出示第二声部“滴答滴滴”图谱):这儿有一只红色的钟,它很调皮,今天他要来和我们一起唱歌,请你边唱边听他唱了什么?

师:红色的钟在哪些地方和我们唱的一样呀?它唱了些什么?它是怎样唱的?它在哪些地方和我们唱的`一样?(嘀嗒嘀嗒)真的一样吗?(区分前两个与最后一个“嘀嗒嘀嗒”的不同)师:这只红钟可调皮了,这回它又变了,请你们听仔细了,这回它加入了什么?(当—当—)

四、尝试进行两声部演唱。

师:绿色的钟想和红色的钟一起来唱歌,请钢琴来唱绿色的钟,我们来唱红色的钟。

师:今天,我们唱了一首歌,这首歌是由绿色的钟和红色的钟一起唱的,这种演唱形式叫二声部合唱。

师:绿色的钟唱的是第一声部,红色的钟唱的是第二声部,谁愿意来唱第二声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篇6: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钟》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钟》

活动目标:

1、学唱两声部歌曲,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2、在图谱的帮助下,了解第二声部的演唱内容与旋律高低。

活动准备:

图谱一副、学会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活动过程:

一、练声,用歌曲中第二声部的第一句进行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歌曲《钟》,钟会发出什么声音?(滴答滴答)这是秒钟走路发出的声音,那秒钟是怎么走路的.?(跳着走)

二、复习歌曲第一声部师:我们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歌,那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呢?(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谱,上面有一只绿颜色的钟在唱歌,唱的什么歌呢?请你们来听一听!

三、探索第二声部演唱内容与旋律高低。

师(出示第二声部“滴答滴滴”图谱):这儿有一只红色的钟,它很调皮,今天他要来和我们一起唱歌,请你边唱边听他唱了什么?

师:红色的钟在哪些地方和我们唱的一样呀?它唱了些什么?它是怎样唱的?它在哪些地方和我们唱的一样?(嘀嗒嘀嗒)真的一样吗?(区分前两个与最后一个“嘀嗒嘀嗒”的不同)师:这只红钟可调皮了,这回它又变了,请你们听仔细了,这回它加入了什么?(当―当―)

四、尝试进行两声部演唱。

师:绿色的钟想和红色的钟一起来唱歌,请钢琴来唱绿色的钟,我们来唱红色的钟。

师:今天,我们唱了一首歌,这首歌是由绿色的钟和红色的钟一起唱的,这种演唱形式叫二声部合唱。

师:绿色的钟唱的是第一声部,红色的钟唱的是第二声部,谁愿意来唱第二声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篇7: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两声部歌曲,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2、在图谱的帮助下,了解第二声部的演唱内容与旋律高低。

3、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成就感,喜爱合唱这种形式的歌曲。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图谱一副、学会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活动过程:

一、练声,用歌曲中第二声部的第一句进行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歌曲《钟》,钟会发出什么声音?(滴答滴答)这是秒钟走路发出的声音,那秒钟是怎么走路的'?(跳着走)

二、复习歌曲第一声部师:我们要用好听的声音来唱歌,那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呢?(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图谱,上面有一只绿颜色的钟在唱歌,唱的什么歌呢?请你们来听一听!

三、探索第二声部演唱内容与旋律高低。

师(出示第二声部“滴答滴滴”图谱):这儿有一只红色的钟,它很调皮,今天他要来和我们一起唱歌,请你边唱边听他唱了什么?

师:红色的钟在哪些地方和我们唱的一样呀?它唱了些什么?它是怎样唱的?它在哪些地方和我们唱的一样?(嘀嗒嘀嗒)真的一样吗?(区分前两个与最后一个“嘀嗒嘀嗒”的不同)

师:这只红钟可调皮了,这回它又变了,请你们听仔细了,这回它加入了什么?(当—当—)

四、尝试进行两声部演唱。

师:绿色的钟想和红色的钟一起来唱歌,请钢琴来唱绿色的钟,我们来唱红色的钟。

师:今天,我们唱了一首歌,这首歌是由绿色的钟和红色的钟一起唱的,这种演唱形式叫二声部合唱。

师:绿色的钟唱的是第一声部,红色的钟唱的是第二声部,谁愿意来唱第二声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篇8:《钟》音乐教案

活动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设计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幼儿对打击乐器具有浓厚兴趣。为满足幼儿敲打的欲望,提高打击乐器的重视程度。因此,我选择了乐曲《威尼斯音乐钟》这一活动。《威尼斯音乐钟》是我们大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曲节奏欢快、活泼,深受幼儿喜欢。熟悉的音乐为打击乐活动作了准备,各式各样的乐器给幼儿带来新鲜感。本次活动,利用图谱帮助孩子认识节奏,注重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运用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欢乐气氛。

活动名称:大班打击乐《威尼斯音乐钟》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进行伴奏,激发幼儿兴趣。

2、能看老师指挥,与同伴合作演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打击乐器(碰铃、沙锤、铃鼓、手铃)、乐曲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我们来听一听)。

2、提问:听了乐曲,有什么感觉?乐曲中间有变化吗?

3、讨论:根据乐曲的变化,乐曲分成几段?(三段)

二、分析乐曲结构,设计配器方案。

1、带领幼儿熟悉乐曲结构(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2、出示四段节奏谱。

3、倾听第一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可以用哪段节奏谱表示?

4、依次倾听第二、三段音乐,提问:这几段音乐可以用哪段节奏谱表示?

5、出示打击乐器,介绍打击乐器名称及使用方法。

6、幼儿看节奏谱,尝试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7、播放音乐,尝试用打击乐器听音乐进行演奏。

8、讨论:怎么样演奏才能让我们的乐器声音更好听呢?(提示:乐器可以分开演奏或两种乐器一起演奏)什么地方用什么乐器演奏合适?

9、倾听音乐,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依次倾听四段音乐,逐步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伴奏。)

三、根据指挥合奏,注意音量及停顿。

1、教师指挥,小朋友听音乐进行乐器演奏。

2、教师点评:看老师指挥,停顿要及时;打击时节奏要准确;要注意控制音量。

2、再次进行演奏,提醒幼儿在音量、停顿上的处理。

四、总结,巡演、边演奏边出教室。

篇9:《钟》大班教案

来源:沾化县古城镇中心幼儿园 张良信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认识记录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上课时间。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 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饭; 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 下午3:30做游戏; 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篇10:《钟》大班教案

活动目的:

1、知道以数字、指导针为主体计划出差别格局的钟表。

2、在观赏的根本上,迁徙本身喜好的形象装潢钟表的形状。

3、在涂色时,留意坚持画面的整齐。

活动预备:钟表、幼儿用书、水彩笔。

活动历程:

一、观赏钟表,相识种种造型的钟表。

—请幼儿在小组内向搭档先容本身带来的钟表。

—在团体眼前展现本身带来的钟表,并勇敢地报告。

—评论辩论:你带来的钟表是什么样子的?你喜好它什么处所?

二、计划我喜好的钟表。

—西席:请你来计划,你想计划一个什么样的钟表呢?

—(西席举行平行树模)我想计划一个像汽车的钟表,车厢上有一个方方的钟面,钟面上稀有字和指针。汽车的下面另有像花一样的车轮。

—涂色彩时要只管即便坚持画面的清洁,配景色最好与主体的色彩形成比拟,就会越发凸起主体。

三、展览幼儿作品。

—请幼儿向搭档先容本身的创意。请个体幼儿在团体眼前攀谈,说说本身的设法主意,同时也听听搭档的设法主意,进一步拓展思绪,引发幼儿的想象和缔造力。

我经由过程多媒体电脑上汇集了许多的钟表,让幼儿看看,来富厚有人的履历,幼儿园教案勉励幼儿计划种种格局的钟表。 在脚色游戏“贝贝工坊”中,让幼儿计划后再举行交易活动。

篇11:《钟》大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钟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钟,了解钟的功能。

(2)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可以拨动的时钟。

2.《各种各样钟》的欣赏课件

3.幼儿人手一只操作的模型钟。

4.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

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打一日常用品)

(出示钟的实物)

二.欣赏了解功能

师:小朋友家里都有钟,,钟的设计也越来越美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形形式式的钟。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钟?钟有什么作用呢?(幼1:可以叫我们起床。幼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幼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教师小结: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有的钟还有一些辅助功能如:有灯、有音乐等等。

三.初步认识钟面

1.仔细观察学具钟,问:仔细瞧瞧,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

幼1:钟面上有两根针,

幼2:还有12个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一短一长,一粗一细)

小结: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

3.谁来指给大家看看

4.老师来拨动后面的齿轮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分针和时针谁走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5.你们再观察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有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但它们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四.认识整点

现在看看老师把钟拨到几点啦?

教师操作演示1点

看!老师的钟上分针指在那里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1上表示1:00)

同样操作(2:00)

刚刚1:00和2:00时分针都是指在什么位置上?

教师小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整。

五.幼儿操作小钟面巩固整点的认识。

六.制定作息时间表。

篇12:《钟》大班教案

课后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对于小闹钟已再熟悉不过,我以一首《我会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接着就变出了一件小礼物,原本我想直接把它变出来,后来一想,要想吸引幼儿,最重要的就是投入于行动中,因此,我就让幼儿上来用手触摸下,由于人都有好奇心,这时的他们,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叫了2位幼儿上来,最后,我揭开纱布,原来是一只小闹钟,顿时,深深吸引了他们。在这堂课中,幼儿很喜欢这首歌,我估计跟我创编的动作也有极大的关系,幼儿不仅喜欢唱,更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最后,在他们熟悉歌词的同时,我变出了一个青蛙钟与小羊钟的头饰,此时,他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对这首歌掌握的也不错。

在此同时,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好好改进:

1、在变出小闹钟的时候,我把小闹钟的声音开起来了,让幼儿听听原来它 还可以“唱歌”,提问:“小闹钟用来干什么?”就这个问题,提问的幼儿可以再多几个,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去回答。

2、为了让幼儿更方便的记住歌词,我采取每句加不同的动作,但后来他们一下学会了,我也没加动作,不过,我看到不少幼儿都对我做的动作感兴趣,但我也没特别提醒,其实,可以让幼儿更加投入于歌曲与我创编的动作中,效果会更佳。

3、自己这堂课上下来,有一大缺陷,就是自我感觉教案的形式单一了点,可以在唱歌时,加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曲。

4、为考虑给更多幼儿表现的机会,我反思了下,最后头饰应该再可以多做几个,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更大的舞台。

篇13:《钟》大班教案

目标:

1.初步熟悉小学生活。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

2.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并在与同伴、小学生的互动中大胆表达。

3.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

准备:

i.参观小学并与小学生对话.对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有所了解。

2.录像《课间十分钟》,邀请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

过程:

1.认识小学生,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你们看,他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生?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请出小学生,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通过小学生的书包、红领巾等特征进行判断。)

(2)请小学生自我介绍,师幼共同欢迎小学生。

2.迁移参观经验,理解“下课”的意思。

(1)小学生哥哥在××小学上学。你们还记得去这所小学参观的事情吗?那天.你们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师幼共同回忆参观小学的情形,鼓励幼儿交流在小学校园内的所见所闻。)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一3.观看录像《课间十分钟》,了解课间十分钟的作用。

(i)课间十分钟有什么用呢?你看到小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积极回忆,大胆想象,主动表述。)

(2)小学生哥哥给我们带来了《课间十分钟》的录像,我们来看看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都做了些什么,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播放录像,师幼共同观看。)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交流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做些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教师鼓励幼儿有疑问时去问问小学生。初步引导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是小学生入厕、喝水.、换课本和游戏的时间。

4.实践活动。学习安排课间十分钟。

(1)如果你是小学生,你会在课间十分钟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当评委。看看谁安排得合理。

(2)幼儿安排课间十分钟,请小学生哥哥了解幼jl的课间活动内容。

5.交流、讨论,知道要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1)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在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请幼儿互相交流,大胆介绍自己课间十分钟做了哪些事。鼓励幼儿主动了解同伴对课间十分钟的安排。)

(2)我们来听小学生哥哥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学生说说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让幼儿知道课间首先要解决入厕和喝水的事、学习上的事,如果有时间再和同伴游戏。)

评析,贾宗萍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参观经验谈起,避免了说教。这样的讨论交流既是参观活动的延伸,又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录像短片有重点地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排。观看后.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交流讨论.再与小学生互动,并及时小结。这样的设计使幼儿主动地提出“为什么要有课问十分钟。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商讨解决的方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邀请小学生来“点评”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一年级的小学生能与幼儿平等沟通,孩子们也更乐于接受并模仿,因而活动效果较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