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新课标卷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共3篇)-凯发网站

| meilide

【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藏拉萨市新课标卷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共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在此,感谢网友“meilide”投稿本文!

篇1:西藏拉萨市新课标卷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西藏拉萨市新课标卷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西藏拉萨市-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新课标卷)(汉文班)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 “礼崩乐坏”,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春秋战国时代的饮宴突破了拘谨死板的周代礼仪,《晏子春秋》就记载了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无为礼”。

汉代宫室朝堂典章制度沿袭秦代,大大简化。从今天来看,唐、宋可称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第二帝国”时代,其强大壮盛,对外开放与交流程度较秦汉“第一帝国”,犹为过之。盛唐时的宫廷宴乐活动,较之秦汉魏晋,富于堂皇奢侈之象。到了元代,中原酒风为之骤然一变,由赵宋王朝时期的文弱细致,变得粗犷豪放。取代元帝国,复兴中原的明代从诞生伊始,就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宴席开始,宫廷教坊司需跪奏一曲,这时所有预宴官皆跪,待皇帝饮毕,文武百官四拜而起,回到座位,各序班官员方进群臣酒盏。从第二爵酒开始,皇帝饮酒时群臣不必下跪,但需候皇帝举饮后,群臣才可自饮。

——(节选自.3《三联生活周刊》朱步冲《中国酒史:文化的脉络》)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礼器中,大多数都是酒器,而且种类也多;可见酒器最初是一种礼器,而且商代人对酒的重视俨然已成风气。

b.据《诗商颂烈祖》记载,酒在当时的祭祀中是十分重要的,“既载清酤,赉我思成。”只有斟上清酒,才能与祖宗神灵沟通。

c.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商代的酒在祭祀中作用有二:其一,供祖先神祇享用;其二,巫师们饮酒达到一定的精神状态方可通神。

d.作者认为,商代祭祀时候的饮酒是有特别规定的,通常先由巫师或者是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人饮酒,以传达神灵的旨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考古学家认为,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爵”的造型像一只鸟雀,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因此名“爵”。

b.据《诗经·颂》描述,商朝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c.周代饮宴制度有严格的要求,据《礼记》记载,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所用的酒器也不同;酒的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不同。

d.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宴饮可见一斑:《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无为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酒从“三代”开始延至今日,虽各个朝代宴饮制度有所不同,但无不锚定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礼制与传统酒文化。

b.酒在商代主要用于祭祀;而到周代则成为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c.酒作为宫廷宴乐品,在“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时代,呈现出强大壮盛和堂皇奢侈之象;缘于汉唐的对外开放与交流。

d.宋代酒风文弱细腻,元代酒风粗犷豪放;而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致使酒文化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允正具以奏,即遣内侍辇钱赎还,缙绅咸赋诗颂美。

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迁西上阁门副使。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命允正提总之。尝请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印纸作囚簿,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岁满较其殿最。诏从其请。逾年,开封府上言:“京师浩穰,禁系尤众,御史府考较之际,胥吏奔命,有妨推鞫,况无欺隐,不烦推校。”卒罢之。允正又提点左右藏,屡乘传北面,经度边要。五年,为卫州修河部署。会建清远军积石寨,命诣瀚海部分其役。还,拜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俄代张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阁门使,历知镇、莫二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扰边,车驾驻大名,允正与高琼率太原军出土门路来会,召见便殿。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遣屯邢州,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俄以兵会大名,复还并代。

五年,合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一界,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驿召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道。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会张崇贵卒,赵德明颇逾轶,亟诏徙允正为鄜延部署,内侍密诏存谕。礼成,领河州团练使。允正颇知书,性严毅,疏财,喜自修饬。素病佝偻,以是罕在要近,累典边任,多杀戮。是秋,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

——(节选自《宋史·李允正传》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三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颇记忆其旧故 故:旧交

b.时女弟适许王 适:出嫁

c.即遣内侍辇钱赎还 辇:人力车

d.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 淹:滞留,久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允正“严毅,疏财”的一组是()。(3分)

①屡得升殿奏事 ②尝请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

③以居第质于宋偓 ④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

⑤以疾难于扈从 ⑥累典边任,多杀戮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允正的父亲为朝廷守边二十多年,是有功的;因此李允正能够以恩荫补为供奉官。

b.朝廷一直采纳李允正的建议,对在押犯人实行盖印纸张簿籍,这样有利于监狱管理。

c.李允正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先后多次调任边防;为巩固边关,难免经常涉足杀戮。

d.李允正严厉果敢,不爱财,重修养,可是多执掌边防;因为他患有佝偻病,仪表不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诸葛亮《出师表》)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诗经·关雎》)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万卡

[俄]契诃夫

九岁的男孩万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做学徒。在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上床睡觉。他等到老板夫妇和师傅们出外去做晨祷后,从老板的立柜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安着锈笔尖的钢笔,然后在自己面前铺平一张揉皱的白纸,写起来。他在写下第一个字以前,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过头去看一下门口和窗子,斜起眼睛瞟一眼乌黑的神像和那两旁摆满鞋楦头的架子,断断续续地叹气。那张纸铺在一条长凳上,他自己在长凳前面跪着。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雷奇!”他写道,“我在给你写信。祝您圣诞节好,求上帝保佑你万事如意。我没爹没娘,只剩下你一个亲人了。”

万卡抬起眼睛看着乌黑的窗子,窗上映着他的蜡烛的影子。他生动地想起他的祖父康司坦丁·玛卡雷奇,地主席瓦烈夫家的守夜人的模样。那是个矮小精瘦而又异常矫健灵活的小老头,年纪约莫六十五岁,老是笑容满面,睒着醉眼。白天他在仆人的厨房里睡觉,或者跟厨娘们取笑,到夜里就穿上肥大的羊皮袄,在庄园四周走来走去,不住地敲梆子。他身后跟着两条狗,耷拉着脑袋。一条是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条是泥鳅。

眼下他祖父一定在大门口站着,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不时拍手,缩起脖子,一忽儿在女仆身上捏一把,一忽儿在厨娘身上拧一下,发出苍老的笑声。

“咱们来吸点鼻烟,好不好?”他说着,把他的鼻烟盒送到那些女人跟前。

女人们闻了点鼻烟,不住打喷嚏。祖父乐得什么似的,发出一连串快活的笑声,嚷道:“快擦掉,要不然,就冻在鼻子上了!”

他还给狗闻鼻烟。卡希坦卡打喷嚏,皱了皱鼻子,委委屈屈,走到一旁去了。泥鳅为了表示恭顺而没打喷嚏,光是摇尾巴。天气好极了。空气纹丝不动,清澈而新鲜。夜色黑暗,可是整个村子以及村里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披着重霜而变成银白色的树木、雪堆,都能看清楚。

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睒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万卡叹口气,用钢笔蘸一下墨水,继续写道:“昨天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师傅干活用的皮条狠狠地抽我,怪我摇他们摇篮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着了。上个星期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动手收拾,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把鱼头直戳到我脸上来。师傅们总是耍笑我,打发我到小酒店里去打酒,怂恿我偷老板的黄瓜。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觉,一股劲儿摇摇篮。亲爱的爷爷,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万卡嘴角撇下来,举起黑拳头揉一揉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

“我会给你搓碎烟叶,”他接着写道,“亲爱的爷爷,我再也熬不下去,简直只有死路一条了。我本想跑回村子,可又没有皮靴,我怕冷。等我长大了,我就会为这件事养活你,不许人家欺侮你,等你死了,我就祷告,求上帝让你的灵魂安息,就跟为我的妈妈彼拉盖雅祷告一样。”

万卡声音发颤地叹一口气,又凝神瞧着窗子。他回想祖父总是到树林里去给老爷家砍圣诞树,带着孙子一路去。那种时候可真快活啊!祖父咔咔地咳嗽,严寒把树木冻得咔咔地响,万卡就学他们的样子也咔咔地叫。冷不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野兔,在雪堆上象箭似的窜过去。祖父忍不住叫道:“抓住它,抓住它……抓住它!嘿,短尾巴鬼!”

“你来吧,亲爱的爷爷。”万卡接着写道,“我求你看在基督和上帝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吧。你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人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亲爱的爷爷,你来吧。”

万卡把这张写好的纸叠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来的信封里。……他略微想一想,用钢笔蘸一下墨水,写下地址:

寄交乡下祖父收

然后他搔一下头皮,再想一想,添了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雷奇

他写完信而没有人来打扰,心里感到满意,就戴上帽子,顾不上披皮袄,只穿着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万卡跑到就近的一个邮筒,把那封宝贵的信塞进了筒口……

他抱着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来,过了一个钟头,就睡熟了……在梦中他看见一个炉灶。祖父坐在炉台上,耷拉着一双光脚,给厨娘们念信……泥鳅在炉灶旁边走来走去,摇尾巴……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借书信的形式,通篇运用小主人公万卡内心独白的方式,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充分展示了万卡万分孤独、凄苦的内心世界。

b. 小说只用万卡、鞋店老板和爷爷三个人物,就把故事的层次距离拉开了,这正是这篇短篇小说独特的角度、精湛的艺术技巧的表现。

c. 小说第3段写小万卡的爷爷“老是笑容满面,睒(shǎn)着醉眼”,而9岁的万卡被送到鞋匠铺做学徒,可见爷爷对万卡不好。

d. 文中写到了“狗”、“野兔”,这是万卡回忆先前与爷爷在一起的快乐生活情景,连动物都有乐趣,反衬万卡现在的悲惨遭遇。

e. 万卡写信前,“好几次战战兢兢地斜眼看了一下那个乌黑的神像和摆满鞋楦头的架子。”这种左顾右盼,表明他心里紧张。

(2)作者通过万卡的口述说了在鞋匠铺三个月的学徒生活中遭受的非人的待遇,请分条概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为什么发生在“圣诞节”的前夜?这样安排有什么深意,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卡》的结局,是欧·亨利式的结局,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似乎是小说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实则更具不朽的艺术魅力,请赏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怀念老作家刘白羽

①今年8月24日是白羽老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几年来,我常常为自己的拖沓懊恼不已。

②8月21日听到老作家刘白羽病危的消息,我真诚地期待老人的身体好起来,可以接着做我们的访谈;没想到8月24日下午3时就传来噩耗。期望一位历经沧桑、体弱多病的89岁老人健康长寿,是对医学科学的苛求;但我坚信,老人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记于中国文学史册,老人的高尚品质会永驻我们心间。

③第一次采访白羽老人是,在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那时老人除了腿疾,身体尚好,特别健谈。他说,恐怕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时他就走不动了,到时候他在家里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了解会议情况。采访他时,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他对年轻一代的期望特别高。

④一晃五年过去了。中国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我又作为记者到他家去采访他。他已坐在轮椅上。他不慎摔伤,医生在他头上用小纱网包住一块纱布贴住伤口。纱网像个可爱的“瓜皮帽”,歪顶在头上,给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军人添了几分俏皮和亲切。他坐在会客室的一座挺大的“刘白羽铜像”对面,显得反差特别大。雕像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威严庄重。对面而坐的老人身上,比那雕像多了许多内容;俨然一位慈祥的学者,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伯。

⑤他说他走路不方便,不能出去参加活动了,想念老朋友,就让司机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坐坐。每天坚持写500字左右的文字,还用录音机听外国名著,有时听得热泪盈眶。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来访的朋友谈对这些作品的新的感想,了解一些“新鲜事”,新作品。他并不简单地反对“现代派”,还专门研究了福克纳的作品,并写文章发表在我们《文艺报》上。

⑥我深深感到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现当代著名作家,心中最重的两个字就是“人民”,无论是他的工作还是他的文学创作都能体现出这一点。他每次都会说的一个话题是:我服从组织安排,做了太长时间的行政工作,自从闲下来才有完整的时间写作,有好多东西要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你们年轻人,不能抱怨行政事务缠身,要挤时间读书、写作。

⑦之后。逢年节我都会去看望老人家。每次去他都要讲一段录音机里反复听过的名篇名作,有的段落还能背上几句。年初,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30年代巴老帮他出第一本小说集;小儿子重病,巴金和他一起度过在上海治疗的心酸日子……白羽老说,我的文学生涯从上海开始,我爱上海,我真的怀念上海的春天呀,想念我的老朋友巴金。那天,他让秘书取出刚刚出版的《天籁集》和《凝思集》,签字送给我。他说,这两本散文集里发表的都是一个垂暮之人的心灵自白,所有的悲欢苦乐有如大浪波涛在心里,写出来,为这种爱留下永恒的记忆。

⑧《文艺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了“刘白羽两部散文集出版”的消息。不久,我再去看望他,他有些伤感地说,我连一天500字都写不了了,什么都干不了的日子不好过。我安慰他,写不了就说,我记录,帮您整理。他听了我的话一下子高兴起来,转而又说,你们都那么忙,不可能常来。我信誓旦旦地表示:您现在就说说和巴老的生死之交,我的录音机开着呢!他说了一会儿,显然体力不支。我对他说,改日我再来采访您,您的经历是我们年轻人的宝贵财富。他幽默地接了一句:舍命不舍财!我说,您的意思是我拿您赚稿费吧?他用手指在空中写了三笔说:是才华的才。我“谦虚”地表示:我最多是木字边材,只是记者的料而已没大出息。我们非常愉快地告别时约定:过几天我就来。他握着我的手说,我随时等你采访。

⑨没几天,白羽老让秘书送我一套《刘白羽文集》。听说老人家身体还好,总觉得日子长着呢,就把“约定”拖了下来。

⑩我时常想起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一篇一篇翻看他的作品,一遍一遍听他没有给我讲完的故事,一次一次自责,一年又一年地怀念。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没有结束的采访,因为我失信在先。

——(节选自中国作家网 作者 胡殷红)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医学科学不可能让一个老人永远健康长寿;但他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垂史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告诉人们: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b.刘白羽老人坐在“刘白羽铜像”对面。雕像威严庄重;老人比雕像慈祥、和蔼、可亲。显然雕像的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c.刘白羽是老一辈作家,组织上服从安排,思想上为人民服务。因此,他告诫年轻人,要挤时间读书、写作,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

d.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这是因为巴老曾帮他出版第一本小说集,还陪他度过心酸的日子,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

e.八段末关于“财”、“才”和“材”的对话,巧用谐音。白羽老正话反说,意思是乐于施才;作者谦虚中有欣慰,意为不才却有幸受才。

(2)本文追忆了老作家刘白羽的哪些事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回忆录的写作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即人学,人学即情学。白羽老人“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本文作者怀念白羽老人时“懊恼不已”。这是为什么?请选其一,结合全文,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富豪征婚、美女应征纯属私人的事情,似乎不容置喙,但纵观近年来“方兴未艾”、高潮迭起的富豪征婚潮,其中婚姻爱情的因子逐渐苍白。

b.在整体低迷的运动用品行业中,室内运动服饰脱颖而出。室内运动品牌浩沙国际有限公司截至6月30日,营业额同比增长26.9%。

c.事发后才开始“亡羊补牢”,等到问题被曝光才开始补救,为时已晚;诚然,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暗处,尤其是面对一些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d.菏泽8座车塞进23人,超载200% ,这样的车辆拉那么多人,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司机面对这样的危险却不以为然。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上帝面前,在我们的家人以及来自各界关注凯发网站的见证人面前,我颜淑英愿意嫁给李康宇做我的丈夫,与你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

b.爆料人声称,他对涉及自己的一起民事案件判决有严重质疑,于是从开始收集赵明华涉嫌违纪的证据至今,他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c.中新社记者看到,“桑迪”(飓风)带来的罕见狂风呼啸而过,凄厉的鸣叫令人心惊,大暴雨随着风势倾泻下来,漫天皆雨水……

d.近日,有关延迟退休的多种备选方案已提交有关部门讨论,可是有一个非常现实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延退之后,有幼儿的家庭怎么办?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读朱自清的散文,,。,,,。

①以及由于执著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 ②他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③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

④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 ⑤都使人感到是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

⑥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

a.⑤⑥③①②④ 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①②⑤⑥④ d.④⑥⑤②③①

16.仿照下列的例句另选描写对象,写一句话。(6分)

例: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17.给下面的新闻加一个标题,要求句式整齐(对举),不超过15个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中国天气网讯 8月以来,宁夏中北部高温天气频现,借助高温天气,被誉为“中部干旱带的精华,石头缝长出的西瓜珍品”硒砂瓜销量火爆,成为高温天气里的消暑佳品。

近日,宁夏高温天气频现,8月上旬,大武口、银川、灵武、吴忠、青铜峡、中宁高温日数为2—4天,吴忠、银川、青铜峡、灵武达到或创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记录,吴忠持续高温天数位列1961年以来第二位。

炎热的夏季,口感甜美、营养丰富的宁夏特产硒砂瓜理所当然成为大家的消暑佳品。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处在高温酷暑天气中,市场需求量很大,今年宁夏的硒砂瓜销售价格也适中,因此销售火爆。据统计,产区每天派出200辆车外运,外运量高达4000吨左右。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西藏拉萨市北京中学2013-20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新课标卷)(汉文班)

参考答案

【文本解读】原作小标题《锚定礼制与传统的酒》。选文以时间为线,简洁而系统地论述了“酒”在中国传统礼制的传承中的作用,酒文化厚重可见一斑。

1.答案:c(c.文中说“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可见张光直的论断是“或然”而非“必然”。a项注意“可见”的推理;b项注意“既载清酤,赉我思成”的理解;d项注意“一般”换成“通常”的表述,易误判。)

2.答案:a(a项“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是本文作者的认识,而非现代考古学家的观点。b项注意“《商颂》”换成“《诗经·颂》描述,商朝”;c项四个“不同”是对四段有关内容的概括;d项注意“可见一斑”的推理。)

3.答案:c(c项“强大壮盛和堂皇奢侈之象”属于“第二帝国”时期;且将此“象”与“对外开放与交流”理解为因果关系,牵强。a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推理概括;b项注意“;”和“而”的表述,否则可能误判;d项注意“主要是因为”的概括,除此而外应当还有改朝换代以及民族习惯等因素。)

【参考译文】

李允正字修己,以恩荫补为供奉官。太平兴国年间,掌管左藏库,多次得以上殿奏事,太宗多记起他们的旧交。雍熙年间,李允正和张平同时掌管三班,不久任为阁门祗候。四年,升为阁门通事舍人。当时他的妹妹嫁给许王,把居住的宅第抵押给宋偓,太宗问他说:“你父亲守边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处宅第,你为什么抵押给他人呢?”李允正把情况全部上奏,太宗就派宦官用车拉钱赎回宅第还给他,士大夫都赋诗赞美李允正。

淳化年间,朝廷命令讨伐戎州、泸州叛乱的蛮人。李允正升为西上阁门副使。太宗担心京城监狱的囚犯拖延不决,任命李允正统管此事。李允正曾经请求下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用盖印的纸张作囚犯的簿籍,写上关押的月日,分条记录囚犯的罪行,满一年后比较政绩的优劣。下诏听从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开封府上言:“京城人口众多,拘禁在押的人尤其多,御史府考查政绩的时候,小吏奔走听命,影响审讯囚犯,况且如果没有欺骗隐瞒,就不必烦劳考校。”最终停止这种做法。李允正又任提点左右藏,多次乘坐驿车到北方,视察管理边防要事。五年,任为卫州修河部署。正值建清远军积石寨,任命他到瀚海部署这项工程。回来,升为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不久代替张永德知州事,调任代州知州。

咸平初年,李允正出使西蜀询访民事,回来,提升官阶任东上阁门使,历任镇州、莫州二州知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侵扰边境,皇帝驻宿在大名,李允正与高琼率领太原军从土门路来会合,皇帝在便殿召见。李允正部下有广锐骑兵几百人,都训练有素,皇帝命令李允正带来,赏赐缗钱。派遣他们驻守邢州,与石保吉驱逐辽人,辽军逃走。不久带兵到大名会合,又回并代。

五年,合并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同一地区,任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通过驿传召李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路。又命领他与钱若水同到洪德、怀安沿边各寨巡视管理边事,加官领诚州刺史。七月,免去两路的职务,又任为并代钤辖。钱若水常常巡视边防营寨,下诏代理统管州事。李允正升为四方馆使,代替马知节任鄜延部署、兼延州知州,改为客省使、定州知州兼镇定都钤辖。

大中祥符三年,李允正多次上表请求回朝。到京师,皇帝将祭祀汾阴,他因为生病不能随行,任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病。恰值张崇贵去世,赵德明超越职权,急忙下诏调任李允正为鄜延部署,宦官秘密传诏书存问慰谕。礼仪完成,任河州团练使。李允正很有知识,性情严厉果敢,不爱钱财,喜欢修养品德。素来患佝偻病,因此很少在朝廷,多次执掌边防重任,杀人很多。当年秋天,调任永兴军知军,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4.答案: c(c项辇:用人拉的车,名词。但在这里用作动词,用车拉。《阿房宫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a项“故”易误解为“缘由”;b项“适”易误作“到”;女子出嫁,《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d项“淹”易误作“浸泡”;较生的意义加点注解为降低难度,往往是对的。)

5.答案:a(①陈述李允正多次上殿奏事;⑤说他因病不能随从皇帝;排除bcd。③表明疏财;②④⑥表明其严毅。)

6.答案:b(b项错,文中说“开封府上言……卒罢之。”a项见第一段内容;c项整合了全文信息,要一一落实;d项是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7(1)答案:你父亲守边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处宅第,你为什么抵押给他人呢?。(注意“第、何以、质”的翻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7(2)答案:李允正部下有广锐骑兵几百人,都训练有素,皇帝命令李允正带(他们)来,赏赐(他们)缗钱。(注意“素、引以入、赐(之)”的翻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8.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1分)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2分)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凄凉摇落之景,生羁旅、凄寂、思乡之情。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2分)

9. 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 “复恐”二字 ,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各3分)

10.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1(1)b 3分,d 2分,a 1分(a.“通篇运用心理独白”方式,概括不全,还有动作、外貌等描写;c.不是爷爷对万卡不好,而是制度腐朽,生活所迫,下层人民无奈过着非人的生活;e. 看门口和窗子是紧张,怕老板夫妇和师傅回来了;而斜眼瞟一下神像和鞋楦头是他没法摆脱这种神像给他心灵带来的阴影,鞋楦头就更可怕了,它不仅象征着堆积如山的工作,还常常带给他以毒打,看到它们,小万卡满心悲楚。)

11(2).a.繁重的劳动,洗鱼,看孩子等;b.生活条件差,住在过道里,吃不饱;c.被虐待,经常挨老板打,还被师傅们耍笑,怂恿他偷老板的黄瓜。

11(3)信仰基督教的人们认为耶稣的降生,对世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好消息”,因为是神自己选择来到人间,做世人的替罪羊来拯救世人,使在世上的人因相信耶稣而得永生上天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亦开始流行起来圣诞老公公的由来,圣诞节是令人雀跃期待的幸福日子,尤其是小孩子。(3分)小说以此为背景既符合孩子的心理,又给小万卡故事增添了浓烈的悲剧色彩。(3分)

11(4)有两点耐人寻味。第一:信的地址是“寄乡下祖父收”,这个不详的地址表明了他全部希望的信永远地寄不到爷爷的手里。读者不禁为此痛心,愤怒!这个连信都写不明白的孩子,怎么能摆脱悲惨的命运呢?又是怎样一个社会使孩子有如此悲惨的命运呢?(3分)第二:万卡在邮完信后做了一个梦,梦中看见“一个炉灶,炉台上坐着祖父,搭啦着一双光脚,对厨娘们念信。泥鳅绕着炉子走来走去,摇着尾巴……。”这梦,是痛苦惨然的暗示。万卡的梦只能是儿童玫瑰色的梦,血淋淋的现实仍在老地方等着他。(3分)这既给读者心灵以震颤,也给万卡的惨淡人生添上了更加浓重的悲剧色彩。总之,结尾深化主题,让人回味。(2分)

【文本解读】现当代著名作家刘白羽一生对文学创作和文化工作有杰出的贡献。《文艺报》记者胡殷红以风趣幽默、细致入微的笔触记述了刘白羽先生晚年的生活片段,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情谊”。读者不仅看到伟大人物衣表光鲜的一面,还能看到他们普通生活的一面。

12(1)答案: 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c项 “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错误,白羽老没有抱怨,没有遗憾。b项 “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分析错误,雕像是艺术当高于生活,文中表述的意思是白羽老人不光有军人的威严庄重,还有生活中的另一面——长辈的慈祥、可亲。d项白羽老人流泪不是“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而是对挚友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e项属于文中有深刻含义的含蓄的句子,难度较高。a项属于开头文句的语境意义,较e项难度低。)

12(2)答案:①笔根不辍,作品丰富,晚年还坚持每天写500字,看电视,听广播,听录音;②关心关注年轻作家的成长,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③珍重友情,常常让司机接朋友到家里坐坐,想念巴金而落泪;④威严庄重,而又平易近人,戎马一生,慈祥的学者,和蔼可亲的长者;⑤服从安排,忙于工作,心里总装着“人民”。(解析:考查抽取整合文本内容的能力。五个方面内容,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

12(3)答案:①倒叙式的结构,文章从白羽老人逝世写起,然后叙述里几次采访的事;②首尾呼应,以作者的“懊恼”增强了怀念的情感;③语言幽默风趣,刻画细致入微,让人不仅看到白羽老人光鲜的一面,还能看到其生活的一面,如“瓜皮帽”,“舍命不舍财”;④取材典型,凸显人物性格,白羽老人是作家,军人,领导,长者,严肃认真,服从组织,平易近人。(解析:考查理解概括作品艺术特色,注意专业术语运用;四个方面任选三点,每点2分。)

12(4)答案:角度一:人生得一知己难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①情感上生死之交:刘白羽和巴金是同时代作家,有共同的理想,志趣,能说得着;②事业上鼎力相助:刘白羽的文学生涯是30年代巴金帮他奠定的;③生活上情同手足:刘白羽生活最心酸的日子里是巴金陪他度过的。

角度二:人生得一知己难矣,得一忘年之交更难。①情感上可亲可敬:白羽老人是著名作家,又是文艺界的领导,可是慈祥、和蔼、平易近人;②事业上受益匪浅:欣然接受采访,慷慨赠书,谆谆教诲;③交往上判断失误:以为健在,拖沓,失信在先,采访未尽,留下遗憾。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之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选取一个角度对文本蕴含的人文情感做尝试性解读。言之成理即可。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

13.a(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对象错。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不合语境。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望文生义。)

14.d(a.杂糅,删除“做我的丈夫”;b.不合逻辑,矛盾,“整整”表确数,不能修饰约数“一年多”;c.谓宾不搭配,“看到”“狂风呼啸而过,凄厉的鸣叫令人心惊”。)

15.c(②⑤句是无条件复句“不论……都……”,⑥句承⑤句从反面说其风格,且煞尾字是仄声,④句再从正面收束,小结全文,用词较⑥句概括度更高,且煞尾是平声,这样,“没有……之气,颇有……之风”也符合对举句的音韵美。)

16.我奶奶的故事在老太太嘴里,好比一堆乱麻,更像随风遍地滚的树叶。

高考在我们的青春里,好比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更像珠穆朗玛峰上的一朵雪莲。

17. 宁夏连续高温 硒砂瓜销售火爆

18.写作导引:题目中的关键词“也”暗示了横线上所填写词语的倾向性,即一般认识上认为“不美丽”的事物或现象,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认识,可以发现其“美丽”的价值。作文写作的重心在于“为什么”,即它“美丽”的价值或意义所在。

材料中的提示语给予了我们很有价值的思维方向:小草相比花朵,它也许不美丽;落叶相比绿荫,它也许不美丽;残月相比满月,它也许不美丽;平凡相比伟大,它也许不美丽;朴素相比华丽,它也许不美丽;简单相比深奥,它也许不美丽;挫折相比顺畅,它也许不美丽;失败相比成功,它也许不美丽;苦难相比幸福,它也许不美丽……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也许不美丽”的事物或现象,我们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让人感悟的“美丽”价值:小草虽然柔弱而平凡,但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倍受感动;落叶虽然枯黄凋零,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操也令人赞叹;残月虽然缺少圆满,但仍能穿破层云,朗照人心;平凡虽然并不崇高,但也能折射七彩人生;朴素虽然缺少风情,但常常饱含着真情;简单虽然不够严谨,但常常显露出庄重;挫折虽然令人懊恼;却能磨练意志;失败虽然让人痛苦,却能激人奋进;苦难虽然折磨身心,却能教人坚强……

篇2:天津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

天津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

天津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吊书袋 精兵简政 闲情逸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互联网 遮天避日 莫逆之交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蒸馏水 直抒胸意 察言观色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洽谈会 德艺双馨 征稿启事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眼看签订的竣工日期快到了,可是工程量太大,难以按约交付使用,公司领导紧急从其他工地 了三百人,确保工程按时竣工。

② 青少年的思想比较 ,有负面影响的活动还是不宜参加,“经风雨,见世面”的说法固然不错,但是不能不考虑让他们经什么样的“风雨”。

③ 水到了摄氏零度以下 会结冰,这也是客观规律,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变化,除非变换客观条件。

a.调动 单纯 肯定 b.调集 简单 一定

c.调动 简单 肯定 d.调集 单纯 一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b.到宋代,词发展到极盛时期,苏轼以诗为词,拓宽了题材,开阔了意境,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开创豪放一派。辛弃疾、张孝祥均为豪放派词人。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d.《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就解读三中全会教育改革问题,潘杰表示,小学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可以给孩子留有更多时间接受素质教育,启蒙独立思考能力,发掘更多的特长和创造力,更加多元地健康成长。

b.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特点,与 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c.最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201月1日起,一代居民身份证将停止使用。目前,仍有少数人没有办理二代身份证,他们主要是老人、外出务工者和偏远地区的群众。

d.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要求成年子女要经常看望年迈的父母,否则,将可能被父母起诉。据称,修订该法律的原因是被子女抛弃或忽视的年迈父母比比皆是所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的一种理论。“博弈”这一说法是从棋弈、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听上去有点玄奥,实际上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博弈论大师看经济社会问题犹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于游戏之中。所以,博弈论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娓娓道来,并不乏味。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假设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赃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后进行审讯。检察官给出如下条件: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个月的监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个月的监禁。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在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选择坦白交代这一最佳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最短的监禁,但前提是同伙抵赖,这显然比自己抵赖坐十年牢要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赖了,那自己就得坐十年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五年。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赖)和结局(被判一年刑)就不会出现。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每个局中人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的策略构成了一个最优的策略组合,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这种由所有局中人(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构成的战略组合,被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也叫“纳什均衡”①。

“纳什均衡”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一条真理: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贸易、国防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博弈双方在决策时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最大利益,甚至导致对各方都最不利的结局,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公共资源开发利用中屡见不鲜。因此,博弈论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注】①纳什:世界著名博弈学大师。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博弈论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采取策略。

b.博弈论是研究棋弈、扑克这类对抗性质问题的一种理论,也是研究“囚徒困境”中陷入两难选择的策略问题的一门科学。

c.“纳什均衡”是每个局中人自己选择的最优策略,是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

d.“纳什均衡”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从实质上说,“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状态。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两位嫌疑犯陷入“囚徒困境”原因的一项是( )

a.两个囚犯处于隔离的情况而无法串供。

b.两个囚犯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

c.检察官给出了一个特定的条件。

d.两个囚犯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8.下列关于“纳什均衡”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力相当、棋风相似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彼此争赢,他们下出的变化多端的棋局,是一个“纳什均衡”。

b.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最终政府加强污染管制,企业采取低污染策略,使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互相平衡,从而进入“纳什均衡”。

c.每年的五一、国庆都是商家盈利的黄金周,为了在七天长假里取得可观的收益,商家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不惜打出“跳楼价”,“血本甩卖”的字眼。价格大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d.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着保持贸易自由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难选择。x国试图对y国进行进口贸易限制,比如提高关税;y国必然会进行反击,也提高关税。谁都没有捞到好处的结局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钅质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钅质,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 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①诚:同“成” ②桡:弱 ③政廷:执法官。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养:供养之地

b.遁者无罪 无罪:不加惩处

c.乃为之桐棺三寸桐棺:朴素的棺木

d.阿有罪,废国法,不可。阿:私,偏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不复于王而遁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d.石渚之为人臣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1.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 诚义”的一组是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⑥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 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钅质 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 、“仁爱”与“忠孝”

第ii卷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4分)

译文: ② 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离 亭 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 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低垂。

(1)本词按照长短来划分,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1分)

(2)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马罗大叔 (节选)

陈忠实

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

“跟我走!”马罗吼着。

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

“啊……嗨嗨嗨嗨嗨……”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们这些该死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该死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着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 ……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忽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脸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呈现出安详的神态,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

“吃——熟咧。”

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

(选自《陈忠实文集》)

16.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4分)

(1)咱们……好苦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0、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三个关键词。(3分)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5分)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代人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1)请在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例子。(2分)

____________

(2)请你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不得少于40字。(3分)

22、读下面的漫画《树:这并不是胜利!》,完成后面的题。(4分)

(1)用简洁的文字,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字数不超过35字) (2分)

(2)结合漫画的标题,用一句话谈谈你读漫画后的感受或启示。(2分)

七、作文(60分)

一个人身体很不舒服,到医院做了ct、b超、心电图等一系列复杂的检查,五位大夫共同会诊后仍找不到他生病的原因。就在他濒临绝望之际,有人推荐他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大夫,老大夫看过他的检查结果后立刻就指出了他的问题所在。老大夫的徒弟问:“为什么您一下子就能知道他的病因?”老大夫说:“经验。我记得在我无数的病人当中,有一个人的情况和他一模一样。”

一个开车开了将近十年的人和一个自从拿到驾照就没怎么开过车的人一同去开赛车,结果没有更多驾驶经验的人反而取得了更快的成绩。赛后面对朋友的询问,驾驶经验丰富的人说:“每当过弯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地踩刹车。”而另外那个人说:“只要能顺利地开过去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踩那么多刹车?”由此看来,有经验也未必一定是好事。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悟和思考?

要求: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b(a,卓(zhuó)著 呼天抢地(qiāng);b,生肖(xiào) 克(kè)扣 正当防卫(dàng);c,嘈(cáo)杂徇(xùn)私舞弊;d愤懑(mèn) 闷(mēn)热)

2. a (a.吊——掉,志——致b.避——蔽,c,直抒胸臆d.力——利)

3、d(①“调集”是调动并集中(使用);“调动”不含集中(使用)。②“单纯”侧重在“纯”,即“不杂”;“简单”侧重在“简”,即“不复杂”。③“肯定”强调事实上的确定不移,重在主观判断;“一定”表示客观必然性,结合句意应该为“一定”。)

4、a(a 《资治通鉴》不是二十四史)

5、b(a成份残缺,c概念交叉,d杂糅)

二、科技文

6、d(a缺少“最合理”,b太片面,c应是“战略组合”)

7、b(b项是困境的具体表现)

8、b(两方都获利,不属于纳什均衡)

三、文言文

9.c(名词作动词,准备朴素的棺木)

10.d(两个“之”字,均为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a项,承接;递进。b项,上句“则”字是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连词,可译为“那么”;下句“则”表转折,可是。c项,向;在……方面。)

11.a(②④⑤都不是对“行为”的描述,或 是评价语,或是表述观念。)

12.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参看“译文”。)

13.译句:

①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

②掌管法律的人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译文: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遏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也,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的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散,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办。”他没有向荆王告白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都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作有利。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则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以剑自刎。荆王说:“允我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斧钅质。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荆为国者已有四十二世,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照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它为人公直无私,照王任命他为政廷。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者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者,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恪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钅质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职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者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 ”石渚不离斧钅质 ,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主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罪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

四、诗歌鉴赏及背诵默写

14、(1)中调(1分)

(2)“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1分),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1分)

(3)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人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2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2分)

15、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

(2)引壶觞以自酌,____眄庭柯以怡颜____。

(3)___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____茕茕孑立_____,形影相吊。

(5)___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哀民生之多艰。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16、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比喻,拟人,新颖贴切;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

17、(1)对自己的怜悯;对“我”和社员们受苦的的同情、无奈。

(2)对马罗 大叔的感激;艰难生活中的委屈伤心。

18、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

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如仇。

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

为 “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

19、①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②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③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④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⑤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使之产生阅读愉悦。

六、语言运用

20.(3分)开放时代 爱国主义 深沉理性。(每对一个得1分)

21.(1)示例:知道梅艳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梅兰芳的越来越少了 (2分)

(2)这反映了传统、经典文化遭冷遇,而流行、时尚文化受青睐的社会文化现象(1分),这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失衡造成的(1分),我们应大力提倡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1分)。

22.(4分)(1)示例:漫画的主体部分,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1分)。“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1分)

(2)示例: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2分)(能说出漫画的含义,且能结合标题去说,意思相近即可。)

篇3: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试题

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试题

07-08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 45分)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荒芜(wú) 隽(jùn)永 幽僻(pì) 宛(wǎn)然

b、嬉(xī)游 点缀(zhuì) 拜谒(yè) 颤(chàn)动

c、陶冶(yǎn) 袅娜(nuó) 剥(bō)蚀 拙劣(zhuó)

d、花蕊(ruì) 熨(yù)帖 淡褪(tuì) 阡(qiān)陌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炯然不同 既便如此 不假思索 耳濡目染

b、临空而起 若隐若见 游目骋怀 难能可贵

c、历尽苍桑 绚烂多姿 没精打彩 不可思义

d、名圣古迹 稍事休憩 恪守诺言 心神惶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四百多年里,它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 ,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剥蚀 淡褪 坍圮 苍幽 b、腐蚀 消褪 坍塌 苍翠

c、腐蚀 消褪 坍圮 苍翠 d、剥蚀 淡褪 坍塌 苍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阐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哲理感悟,无论是课内课外,同学们都读得出神入化、热泪盈眶。

b、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这篇文章,材料丰富翔实,结构大开大合,令人读后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c、课堂上大家对《荷塘月色》的主题进行了见仁见智的讨论,尤其是李老师的发言起了狗尾续貂的作用。

d、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这次讲座,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b.他给人的印象是,他总在兴致勃勃地参与、享受和感受生活。

c.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荷塘月色》《背影》是他散文中的名篇。

b、李乐薇,台湾当代著名散文作家,其作品文笔清秀,语言空灵,风格柔美,具有浓厚的古典韵味。

c、史铁生是我国当代一位颇有成就的小说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我与地坛》可看作他的自传体散文小说。

d、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1968年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伊豆舞女》获诺贝尔文学奖。

7.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 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 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 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 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亦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8、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b、以乱易整,不武。(改变)

c、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d、又欲肆其西封。(肆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大易小,甚善。

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夜缒而出,见秦伯。

君若宥而反之。

d、失其所与,不知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10、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有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临危受命,最后,义无反顾地去说秦师。

c、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了秦伯,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退秦师后,但子犯建议攻打郑国,顿时关系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的大道理,最后才平息战争。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然后回答12-15题。

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带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节选自《资治通鉴》)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至频阳谢王翦(谢:道歉) b、悉国中兵以御之(悉:调动)

c、顾令王坐而疑我(坐:因为) d、故及大王之向臣(及:趁着)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悉国中兵以御之/为子孙业以自坚 b、将军老矣,何怯也/然则何时而乐耶

c、久之,王翦使人问/吾欲之南海d、杀其将军项燕/其如土石何

14、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说明王翦战略才能的一组是( )

①谢病不能将②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坚壁不与战⑤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⑥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伐楚由开始的节节胜利到最终的惨败而归,是由于他的轻敌情绪。

b、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刻画了王翦的形象,突出了他的谨慎、老练与精干。

c、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战功,但是他乘人之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王翦深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理,因而赢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第ⅱ卷(共105 分)

四、(12分)

16、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3分)

译文: 。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

译文: 。

17.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6 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②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

③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五、现代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年,把眼前的荷塘尽情倾洒。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像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边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不时瞟我一眼。

⑤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碑石,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彩,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邀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

⑥75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夜,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却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实践。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宁可俄死也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但这反而衬托出你的崇高,因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类。

⑦这样想着的时候,阵阵清寒和阴森不知从何方向我袭来,又想到这遗址就是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而殃及近春园使之成为“荒岛”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围的清寒和阴森,只好回转到有路灯的荷塘边。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⑧我在荷塘边漫步,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绿色聚光在不停旋扫。毕竟是现代文明社会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

⑨社会发展了人还要不要操守?融入现代文明民族还要不要气节?现实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虽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尚且坚守操节,洁身自好,成为一代楷模。就是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自我净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作为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作为融入现代文明的民族又岂能不固守气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之为人这一陈旧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题,回到人之为人的本性上来: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人的本性。不断温习、时时记取75年前那份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的深情告白,是回复我们人本性的一剂良药。

⑩荷塘上的清风在月光辉映下吹拂着我,不断清理着我的思绪。我下意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荷塘还是那个荷塘,月色还是那样的月色,可我的内心却历尽沧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虽然不见先人踽踽独行的风采,却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选自2004年8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8、第③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根植”与“移植”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5分)

答:。

19、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分条概述“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残荷,总是不能释怀。”中“不能释怀”的内容。(6分)

答:

20、作者在第⑨段中说的“无论何时都不能消解、灭绝的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陈旧而永恒的人生命题”?(6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从追寻朱自清的足迹写起,接着结合史实评价了他的高洁人格,最后联系现实,深化了文章主题。

b、文章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子写杨柳迎风飘拂,其目的是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怀念,“情意眷眷”用词贴切。

c、第③段中,作者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月下荷塘的美景,空灵洒脱,与朱自清先生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第⑥段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有利于作者宣泄内心的情感,表达对朱自清崇高气节的赞美之情。

e、本文运用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高度评价了朱自清,又探求了发人深思的人生命题。

六、语言运用(12分)

22、《语文学习报》主要刊登与中学生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稿件。最近,高一版的侯编辑收到一篇长达七千多字的学术论文,拟不刊登。假如你是这位编辑,你打算如何回复这位作者?请设计你的“拒绝词”,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

23、提取材料的要点,用一句话回答问题。(4分)

时下,有些月收入不到千元的工薪阶层,却热衷于买一些名牌商品,如t恤、夹克、皮鞋等,有的人甚至非名牌不买;一些年轻女性节衣缩食购买昂贵的化妆品、首饰,不是出于实用的考虑,而是把它作为“成功人士”、“社会地位”以及“美好生活”的象征。有学者据此认为,“消费主义”已经成为现今不少人生活的主宰。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学者所说的“消费主义” 是指:

。(20字以内)

24、仿照下面划线部分的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两组句子,要求内容、句式和修辞手法与划线部分保持一致。(4分)

虽不养鸟,每天早上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获得了短暂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空中楼阁”中构建了自己的生命家园,史铁生在地坛中找到了精神的永恒寓所,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领悟到了美的内涵。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也许是一圈难以捕捉的诱人的亮点,它指引着人们前进,永远激励着人类追求的意志和激情。精神家园,漫长而又古老的命题,人类诞生的那一天,就在寻找,而现代人的这种渴望似乎更强烈了。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不能离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空间,而且也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请以“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1 b(a、juàn;c、yě;d、ruǐ)

2 c(a即,迥;b凌,现;c 沧,采,议;d胜,恍)

3 a

4 b(a“出神入化”指技巧达到了很高的境界;c“狗尾续貂”是谦词,用在这里不当;d“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非常熟悉)

5 c

6 d(《伊豆舞女》应该改为《古都》)

7 c

二、8 d 9 b 10 c 11 d

三、12、b(悉:穷尽)

13、a(a均作连词,用来;b作副词,多么/什么;c用在时间词后,凑足音节/动词,到;d代词,他们/难道、怎么)

14、d(①拒绝为将, ③消除秦王疑心,⑥间接说明)

15、c(王翦的目的是消除秦王疑心)

四、16、①王翦推托有病不能带兵。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

②(略)

17.①书生意气,挥斥方遒(2)

②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2)

③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1)

④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1)

五、18、不能互换。根植”是说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优美景色已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移植”是说“我”对“荷塘月色”的意境作了别具匠心的处理。

19、朱自清以自己的生命实践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领受现代文明熏陶的人应该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融入现代文明的现代社会还需要坚持操守与气节。

20、自觉固守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自我净持、自守律令、洁身自好;旧时代的人要面对这一问题,新时代的人同样要面对并回复这一问题。

21、ce(c中朱自清描写荷塘的美景采取的是实写,而本文作者描写荷塘的美景采取的是虚写;e中“说明”的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运用)

六、22.示例:贵文观点新颖,文笔优美,但理论性太强,不宜中学生阅读,欢迎奉寄千字左右的文稿。

23、轻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注重它们的象征意义。

24示例:①无须栽花,门外有座花园——名叫自然。②无须植树,门外有片森林——名叫自然。

七、写作提示:

要写好这篇文章文,必须先审视话题及材料,明确写作重心,准确立意。从所给的话题“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从所给的话题材料来看,题中的“精神家园”指的是人在“生存空间”中的感受。所以,本话题应阐述“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之间的关系。就文章体裁而言,宜写成抒情或叙事散文,可选取历代文人崇尚自然、陶冶性情的事例构思行文,也可通过事件的叙述表达自然给予人的心灵启悟。但无论怎样构思行文,文章都要侧重写出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的关系。

参考译文:

秦王向将军李信询问说:“我准备占领楚国,请估计一下要用多少兵力才够?”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秦王同样拿(这个问题)问王翦,王翦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啊!”于是派遣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进攻楚国;王翦也就以有病为理由辞职近回家乡频阳。

李信攻打平舆,蒙恬进攻寝城,大败楚军。李信又进攻鄢、郢,拿下了它们。于是带领军队向西推进,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便紧紧跟在秦军的后边,三天三夜不停留休息,大败李信,两座军营被攻下,七名都尉被杀死;李信逃回。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亲自去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寡人没有采用将军的计谋,使得李信玷辱了秦军的声威。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下不管吗!”王翦推托说有病不能带兵。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我,非得六十万人不行!”秦王说:“但凭将军安排考虑罢了。”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

秦王送到霸上,王翦要求赏赐给他很多良田大宅。秦王说:“将军出发吧,难道还忧虑贫穷吗?”王翦说:“担任大王的将领,即使立了功,终究也是不会得到封侯之赏的,所以趁着大王信用我的时候,只好讨些田宅来作为留给子孙的产业。”秦王大笑。王翦出发后,到了武关,先后派五批使者回去讨封良田。有人说:“将军讨封赏也太过分了!”王翦说:“这个看法不对。大王精心大意而又不信任人,现在倾尽国内兵力委托我独自指挥,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大王因此猜疑我了。

王翦占领了陈以南直到平舆一带。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楚人多次挑战,王翦始终不肯出兵。王翦每天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并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过了一段日子,王翦派人探问:“军中在玩什么?”回答说:“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王翦说:“可以出兵了!”楚军见找不到战机,便向东转移。王翦趁机出兵追赶,命令壮士攻击,将楚军打得大败,一直追到蕲南,杀死了楚军将军项燕,楚军于是全线溃败。王翦便乘胜占领了各地城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