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观课报告(共16篇)-凯发网站

| 巴氏杀菌

【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观课报告(共16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在此,感谢网友“巴氏杀菌”投稿本文!

篇1:小学观课报告

20xx年2月27日在省庄镇中心小学我们观摩了小学数学3节优质课,听课后感觉受益匪浅,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很多。第一节课是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的李海华老师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李老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引导到位,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第二节课是东关小学的张浩老师的《认识比例》,张老师语言流畅,干脆利落,问题的指向性强,课堂教学灵活,让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第三节课是迎胜小学的谷雷老师的《认识小数》,谷老师教法灵活,把小数的认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位老师的教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教学帮助很大,我的课堂教学需要改善的还很多。

首先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次,加强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既能做到简洁干脆,又能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总之,此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篇2:小学观课报告

11月1日上午我校组织教师到张老庄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所以我听后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这次是我校与张老庄小学举行的一次校际公开课,江皎月老师的《0x5=?》,李孟珠老师的《生活中的比》,为我们献上了两节精彩的课堂。

2、这两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每节课都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4、每节课中教师都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每位教师都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篇3:小学观课报告

xx月xx日上午,我有幸观摩了xx小学数学开放月公开课的活动,这样的公开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第一堂课是xx老师的《认识负数》,本课为六年级下学期的第一课。xx老师笑起来特别和善,听他的课如沐春风。特意关注到他的课全程只用了两张ppt,更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依次来表达每个负数的意义,这些负数表示什么,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一个负数,并描述出来。

第二堂课仍然是六年级的内容《比例的意义》。

这堂课是由xx小学的xx老师上的,课的一开始,xx老师便出示自己旅游当中的照片,一下子引起了同学的兴趣,兴致勃勃的开始帮老师分析为什么另几张照片看起来更别扭。从而引出比例,再顺势引导学生算一算这几张照片的比例……

接下来是来自xx小的xx老师,一开场,她的声音清脆悦耳,非常好听。这堂课研究的是一个新的课题《展开与折叠》,虽然数学课本上没有本堂课的内容,但我觉得这节课很有趣,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魔方的知识与规律,而且给我打开了另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使我对数学课有了一个新的思考。

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篇4:小学观课报告

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本学期,县数学教研组开展了组内的外出听课活动。到我校听了一个数学教师的一节数学课,课后大家都能诚恳地给授课的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也谈自己的收获。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1.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不是相当充分的。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不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每一节数学课,尤其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

2.教学过程要精致

从该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没有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在讲课时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要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要恰到好处、板书也应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要得当,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当今中考命题的命题指导原则是,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确立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这就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为此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篇5:小学观课报告

今年4月2日,我到鱼邱湖小学参加县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展示课”活动,观摩了来自全县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展示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现将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发表一下看法。

一、注重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李春良老师的《美丽的街景》一课,首先把学生们引入到一个美丽的青岛大街,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从逛街游玩中得到学习,寓教于乐、自然亲切,知识点明确。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二、语言亲切,有亲和力,师生互动良好。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注重对学生使用“孩子们”这一称呼,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上好课奠定了感情基础,另个老师们对学生的鼓励很及时到位,有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但都紧围教学目的。如兰芳老师,利用分级比赛将学生分成喜羊羊与灰太狼两组,看哪组回答主动积极,就给哪组得小星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别外,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篇6:小学观课报告

昨天有幸的.欣赏了杜老师自选的小手球课,过后我深有启发,感悟很深,下面我简要的把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下:

一、科学的教材选择

《快乐的小手球》这个教材不是小学阶段必修的,而是杜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专长所选择的,属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这堂课有效的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不仅使学校课程体系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也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既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个体学生发展的需求。这点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才可以依托学校自身的特色结合自己的专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教法与学法的创新

本次课在热身阶段所采用的球操,把学生带入情景,激发了兴趣,熟悉球性巩固上次课的内容,便于后面主教材的学习。

在诱导游戏“保卫家园”中让学生自主去体验,当我们的家园在敌人的侵犯时,我们除了用身体去阻挡,其他的别无办法,此时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家园在敌人摧残下变的千疮百孔,心里除了心痛、愤怒,我想更多的是痛惜、悔恨,为什么自己没有一身本领来奋起反抗保卫家园,此时深深触发了自己心里的爱国热情,好儿女们自然会想到要拜师学艺,就像沉香救母,自然过渡到本次课动作技能的学习。

但这地方也有争议——参与的面不广和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安全隐患上面我觉得多少是存在的,这地方如果附加要求,让学生只可以击反弹球来攻击,这样安全系数就会增加。参与面方面我认为这个是诱导部分,不是热身,它的主要作用是引出主教材,参与的面不够广,恰恰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接着在情境中,学生自己去打开事先摆放好的体操垫,此时学生意外的收获的是保卫家园的武功秘籍——挂图,刚才家园遭受到侵害时的场面立刻浮现在自己的脑海,发誓一定不要让悲剧重演。孩子们开始自主尝试、体验、探究,开始按着挂图自己分步骤的学习,蹬地、转体、挥臂、抖腕。老师在同学们困惑的时候过来引导学生学习,此时不再是传授知识,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并对技能作出反应,从而获得主体自身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完全符合新课改里面对教师较色的转变要求。

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时学生心理肯定是万分的着急,急切的想掌握技能,老师这时又加以引导、解惑、示范,让学生自己说出大致的动作要领,然后接着让学生打开第二块体操垫,第一次获得了保卫家园的武功秘籍,我想孩子此时肯定是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第二块垫子里面放的到底是什么宝贝,学生的兴趣又被调动起来,我们看到是的是学生迅速的跑过去,打开垫子发现时一些文字,细看不就是前面挂图上面的动作要领吗,这时别提有多高兴了,练习的更加认真,悬念的设置,是本次课教法学法可以创新的有效保证。彻底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值得我学习。

三、评价的合理运用

本次课有师生共评,生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评价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也为判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以评促学,发挥了评价的作用,用评价来给学生做自我的激励,促使对技能的掌握,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

总之这次听课我受益匪浅,新课改下体育课堂给孩子带来的乐趣也越来越多,体育这门学科也正向着多样、全面、实用在不断地发展。相信瑶海的体育教研活动会是这个大家庭的掌舵者,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成长、进步……

篇7:观课报告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用汉语拼音识字。能借助拼音主动识字,对识字感兴趣是重中之重。一年级的课文大部分是带汉语拼音的,为孩子识字做好铺垫。再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习惯甚至比内容更重要。

宋老师这节课,不能称为完全意义上的语文课,它里面牵扯到的小组建设和导案使用的铺垫问题很多,因此不是完全的把课堂用在了学习课文内容和识字上。不过我还是欣喜的看到以下几大亮点:

1、孩子课堂习惯特别好,身子坐端正,能用普通话参与课堂,还能够同桌相互检查相互帮助,这不得不说宋老师课下做了很多工作。

2、孩子们的汉语拼音学得很扎实,能够正确拼读生字。还能拿出家长帮助制作的生字卡片来认读,这也说明宋老师前期教学还是很扎实有效的。本节课在识字环节宋老师做了分层识字的设计。这样在课堂上识字就能很好的抓住重点和难点的字进行学习,老师初衷的设计考虑很周全。

3、宋老师的课堂语言优美风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中,老师童话般的链接语,吊起了孩子参与的胃口。

4、宋老师的导案设计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导框中的内容费劲了心思,导案内容的设计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里面有组员评价有老师评价还是有家长评价。

5、亮点最大的是拓展的儿歌,这首儿歌是老师自己编成,融入了本课的11个生字。是巩固巩固识字的有效做法,也是我们其他老师下一步值得借鉴的一点。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走在课改的路上,会有很多困惑和不足之处。那么就本节课来讲,我还是看到几点不足之处,为我们下一步怎样做低年级教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我想提几点建议:

1、导案的编制要符合儿童的特点。导案要建设性的使用,要让导案发到孩子手中起到引领和导学的作用。不能让导案成为孩子学习的障碍和老师课堂的障碍。导案的作用是服务于我们的,不是框住老师和孩子的。因此,导案的编制就是最大的问题。这是彰显我们老师素质和创造力的探究活动。一年级的孩子能阅读什么?能看懂什么?能做什么?这是我们老师需要研究的,在搞清楚这些之后再想:我要给孩子一个什么,孩子会因为我给他的东西学到什么?孩子对我的东西感兴趣吗?这个能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所以,导案完全可以颠覆性的创造和使用。我们的导案甚至可以不是学习内容,我们还可以导情导创导趣。

2、课堂建设要立足于“童真”这一基本理念。不搞虚假的课堂,不让孩子学会来怎样配合老师。为了得到老师的满意和认可,孩子们会说:都会了!是!好!对!等语言来配合老师,殊不知这样的欺骗性的语言是不用教的,人类就是这么聪明的动物,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撒谎,他们也会为了赢得赞美和被肯定而说假话喜。那么这个“聪明”拿到学习就不好了,时间一长,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老师一定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在孩子合作的时候,要多转一转多听一听,先在课堂上“打假”,你才能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要怎么做!

3、要求目标意识。课堂目标已经呈现了,老师却不按照目标进行有效活动,浪费很多时间做一些无效环节,让听课老师匪夷所思。这节课目标已经很清楚了,学生也知道了,为什么还要说些其它的东西?甚至在某一环节重来倒去,孩子都学会了,老师却绕不出来了。

总之,一节课上老师不能面面俱到,我们该怎样取舍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和改进的。

篇8:观课报告

炎炎夏日开始了,随着紧张的学习,我已全部完成了研修平台推送的六个“优课”课例资源包的全部内容的观课学习。六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通过观、评他们的课,我收获满满,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综观这六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当数岳伟老师的《用坐标表示平移》这节课。

在观课前我认真研究了评课表,明确了评价内容和方法,依据这些指标我开始了观课堂实录。

评价:看完岳老师的课,整堂课给我以引领,不知不觉我被他带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岳老师严谨的课堂语言,缜密的逻辑思维,简洁概括的板书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令我耳目一新,整个教学过程如同行云流水,畅通无阻。在他的引领下明确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准确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本节课最终我给评出了97分。

我认真看了岳老师提交的材料,课前准备:课件设计、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中实施:教学设计、测评练习;课后总结:效果分析、观评记录、课后反思。从这些方面都能看出老师在课前付出的努力,以及课上扎实的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敢说,岳老师的教学成绩也绝对是优秀的。

下面就以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为观察点,谈谈我的感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上课一开始用“棋盘”这一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课内探究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1、图形移——坐标变;2、坐标变——图形移;针对这两方面,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环节,利用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活动进行不断地探究,得出结论。在探究图形平移后的顶点坐标点变化,尤其是注意事项,教师都进行了方法指导,教师注意强化正确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且每一个环节后面紧跟练习巩固,这样设计很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这点值得借鉴。

缺点:在观察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我发现有这几个问题:

1、学生交流的时间、机会较少;

2、个差异性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快乐闯关”的提问中,教师点名让学生回答,而起立的一女生说看不清楚,教师就直接让另一个看清楚的学生回答了,那看不清怎么办呢?教师把她冷落了,我就在想,本节课,被老师冷落的仅仅是看不清的学生吗?

3、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少,整堂课大都是教师提问,点名回答,我认为,应该将点名回答和主动回答相结合,这样整堂课才精彩。

篇9:观课报告

袁雅辉教师《圆的回顾整理》这节课的优点是:

1、注重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课前欣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圆的美。应用环节设计了“围鸡舍”的生活问题,经过解决问题和生活拓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处处有数学,让“数学有用”的理念深深植入学生心中。

2、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呈现,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本节课首先从目标的定位上就体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在目标的引领下整个复习环节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由圆周长的“化曲为直”和圆面积的“化圆为方”,引出圆柱侧面积的“化曲为平”;由圆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扇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这些转化过程都让学生充分体验、内化,巩固转化的思维方法。练习环节又结合具体问题将画图、推理的思维方法呈现给学生,对解决几何图形问题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行了引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帮忙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3、本节课将与圆相关的数学史料集中呈现给学生,将德育很好的融入了数学课堂。本节课课中、课后分别引入了毕达哥拉斯、爱因斯坦的名言,最终集中呈现了我国在圆的研究中作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的故事。经过教师对这些数学家艰辛的研究历程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们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到他们对数学的热爱,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愿望,很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德育目标。

4、把“沟通联系”作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之一,由目标引领教学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中教师将圆这一单元的知识引申到圆柱和扇形的相关知识,水到渠成,衔接自然,让这节课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5、供丰富的生活情境,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节课课前设计了“欣赏生活中圆的美”的环节,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用其独特的曲线之美装点着生活,从而让学生亲近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环节设计了“走进生活”的环节,经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揭示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更加亲近数学。

6、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对“转化”思想的理解感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本节课先借助“微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了“化圆为方”和“化曲为直”的具体转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对圆柱的侧面积进行“化新为旧”,让学生再次经历转化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的奥妙。在渗透转化思想的同时,本节课还借助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认识画图、推理等分析思维方法在解决图形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学会思考,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忙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7、注重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帮忙学生建构数学的知识体系。本节课先后沟通了圆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圆与圆柱的联系以及圆与扇形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帮忙学生建构了知识的整体性。四、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将德育与数学紧密结合。本节课的最终集中展示了我国在圆的研究中作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用这些数学家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事迹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对袁教师这节课的提议:

主要是练习学生动笔独立完成的习题设计较少,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景。第二课时需跟进针对性的评测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认真的观课和评课,我自我感觉收获很大,王莎莎教师的课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学生学习新知识水到渠成,让人眼前一亮。张丽教师的课注重生活情景的创立,让学生欢乐学习,课堂氛围简便活跃。袁雅辉教师的课注重总结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这些方法让学生们终生受益。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学习教师们的长处,改善自我的不足,争取使自我的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让我的学生在喜欢我的课的基础上数学成绩更进一步。

篇10: 观课报告

这天研修观课了xxx老师的走进非洲这节课让我又收获了不少。

《咿呀呀噢来噢》是一首欢快的扎伊尔(刚果金民主共和国)民歌,四二拍,节奏富于动感,多切分节奏,表达了扎伊尔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的感受:本节课在张老师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了非洲的音乐风格,了解了非洲相关音乐文化,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非洲音乐作品的兴趣。在教学中张老师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带给的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歌曲学唱中,带给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演唱歌曲的同时又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用趣味的、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始终跟随老师的引领,从而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潜力。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得以顺利实现。我觉得这节课还能够加入非洲鼓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敲击节奏型,感受非洲鼓的鼓点节奏。一是能够透过学生的双手激发他们的对非洲鼓的直接感受,二是能够进一步体现了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非洲音乐的了解,体验了那活泼且富有动感的音乐特点。让学生都沉浸在神奇而又美妙的非洲音乐中。

总之,在课堂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本堂课的设计更加精彩,更加美妙绝伦,同时带给我们一场视听盛宴,以前在音乐课上难以实现的愿望,如今最后转成了现实,因此我们要感谢网络研修,感谢为我们带来收获的专家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当中,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那么我们的每堂课都精彩绝伦!

篇11: 观课报告

在认真观看了优秀老师课例后,感触根深。严谨的教学设计,广博的知识、严谨的课堂语言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充分感受到教与学的多样化,以及教与学的乐趣,受益匪浅。我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探究活动,构成自主学习的潜力。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带给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潜力,获取科学知识,构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教会学生透过自行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来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充足的材料和时空,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大胆尝试。设计出合理、新颖、独特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知识的全过程中,获取知识,磨练潜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真正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本领。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有了兴趣,探求知识就会成为“心理需要”,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重视课堂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科学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构成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的阐述自己的科学观点。因此,科学课上,我们首先要审视自己的语言是否科学,是否准确精练,不就应念叨不断。科学课上,教师的语言指向性应更明确,评价性应更中肯更直白,要讲的更少更精。增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只有老师少讲,才有学生真正的学,只有学生的学,也才有教师的教,不教才是真正的教,我们要永久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潜力。

篇12: 观课报告

在这天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我选取以“……”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实地观察了***老师的一节英语新授(复习)课,现将自己的观课状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选取的观察视角是:……,在此基础上,又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维度,……,透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诊断,旨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推荐、课堂细节)

注意:要有对课堂观察现象的细节及综合描述。

(一)总体评价:

这节课选自*年级下册*单元,主要讲授、训练……,总体上看,该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听、说、读、写”环节中,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多种多样,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潜力的培养,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二)主要优点:

下面重点将在观察视角“……”方面的优点作如下分析:

……

a、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潜力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创设了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潜力。

2、该教师适当地选用国外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资料。

3、该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常规媒体,同时用心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料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4、所利用的教学资源贴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资料丰富语言真实。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用心利用声像资源报刊等,给学生学习带给了更多的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6、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英语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b、课堂气氛营造

1、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注意培养了学生用心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该教师能选取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处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错误,体现了高超的教学智慧和驾驭课堂的教学潜力。

3、该教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用心性,使他们持续了高度的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一样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的指导富有针对性。

4、该节课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教学资料和步骤安排合理,课堂互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两两对话练习主角体验情景剧表演……等学习方式超多采取,在老师的调控下,学生透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c、师生双边活动

1、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环节的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激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使学生透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了语言的内化和整合,从而也提高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潜力,到达了多元培养目标。

2、课堂上,师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3、在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资料,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动的资料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状况。在交际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潜力。

d、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1、教学中,学生对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始终都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教学中,透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潜力做好了前提铺垫。

2、在教学中,教师较好地处理好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潜力,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3、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确立了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学习潜力的教学目标。注意培养了学生用心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中,教师透过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强调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并重。教学活动中,学习交流目的明确,操作要求具体。为学生带给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透过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潜力。

活动不仅仅限于课堂,还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设计有利于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潜力、思维潜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5、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e、学习方式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采用了歌曲、游戏激趣,利用成功体验激趣,直观教学激趣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带给的感性材料,透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用心的思维活动,总结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小组活动不仅仅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潜力。

3、营造用心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4、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师生交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用心进取的精神,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好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如在呈现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通常利用实物、图片、体态语和多媒体等手段设置一个情境,然后透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把语法或语言知识展示给学生,并进行操练。当学生已初步掌握新的语法或语言知识时,让他们围绕特定的话题开展对话,透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f、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1、问题设计时思考到了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透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到达“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3、教师能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大大提高了问的效度。

4、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针对教材资料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取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5、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潜力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6、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教学中,教师注意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取别人的发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作答,教师作概括、小结性的评价,问题解决全面、透彻。加强学生了对知识记忆的刺激,加深了记忆印迹,

(三)教学推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一件东西,也会有瑕疵,个人感觉***老师的这节课也有稍显不足的地方,在那里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更灵活多样一些。

2、还应进一步加大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3、还应在课堂气氛营造上多想想办法。

4、师生双边活动中,还应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在教学目标设置与生成中,在处理好语言知识与潜力的基础上,还应势利导,强化情感教育。

6、在教学问题设计与处理中,对学生的思维潜力训练要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域。

三、自我反思:

观课就像照镜子。参加这次观课活动,也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首先,透过这次观课,使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今后我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言语潜力,在言语运用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务必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其次,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用心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再次,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用心性。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忙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潜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第四,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一节成功的活动课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尽可能多地思考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第五,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语言交际潜力培养在教学实施中的重要地位。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潜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潜力,这种潜力只能透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潜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潜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六,透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忙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结束语

今后,我将透过持续的教学观察与反思,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用心融入教学团队,参与分享与交流,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篇13: 观课报告

教学中,刘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十分深的教学功底,教学效果十分好,教学领悟深刻。结合专家们给出的点评,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视唱潜力、发展学生听觉潜力,向着专业化音乐教学方向发展。

《叮铃铃》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湖南地方音乐特色。歌曲的主要难点,一是曲谱中出现的变化音(#5)、装饰音(前倚音、下滑音);另外一个难点是歌曲后半部分的合唱。课堂上刘老师先请学生听辨小三和弦la(低音)、do、mi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视唱,并用这三个音进行创作,让学生们尽量地体会小三和弦的音乐色彩(展示学生创作的曲谱)。然后,老师把《叮铃铃》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第一声部的前六小节展示给学生(展示曲谱),学生发现这个旋律也是由la(低音)、do、mi三个音组成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由小三和弦la(低音)、do、mi组成的旋律的音乐色彩的感受,大家进行了视唱。之后,刘老师启发学生为这部分旋律编配第二声部,体现出孩子们的超高的音乐素养!而且,很快让孩子们用二声部演唱出来,效果简直是不可思议!之后进行的两个声部的曲谱视唱,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的比较好了。种种练习,都是围绕着la(低音)、do、mi三个音进行的,唱和弦、创编旋律、为旋律编配第二声部、听音记谱等多方式、多练习,由浅入深,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着各种训练,增长着音乐技能。

刘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变化音和装饰音的教学中,也是采用了融知识学习于歌唱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请学生演唱内含变化音和装饰音的旋律与没有变化音和装饰音的旋律,并且将这两条旋律进行比较,感受它们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来认识变化音和装饰音,演唱十分好。

二、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更好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两位专家提到:“刘老师在学生演唱歌词的时候,启发学生感受和理解歌词中的象声词(:似牧童在吆喝、哗:似琴弦的弹拨等)的出现所表现的情景,并且演唱好;引导学生体会牧童赶着羊群由远至近、由近至远的走向,从而唱好歌曲的渐强和渐弱;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前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前奏仿佛是一串串铃铛发出的清脆铃声;体会两个声部的交替演唱,仿佛看到了一个热闹的画面:清脆的铃声、牧童的吆喝声与歌唱声、优美的琴声……它们交织在一齐构成了多么生动秀丽的景象阿!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刘老师请几名学生演奏音束、甩琴、串铃等乐器,为大家的演唱伴奏,更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我也认为,我们音乐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与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在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产生,又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情感体验丰富着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着学生的形象思维潜力与创造性思维潜力。能够说,情感是审美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声乐教学要从声音的和谐和柔和度出发。

《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歌唱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用心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两位专家又谈到:“指导学生融情于声,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握歌曲的音乐形象,理解歌词的内涵,分析与运用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等音乐表现手段,以及演唱表情地运用,演唱形式的安排等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当我们的学生心中有激情,头脑中有形象时,他们就会用自己优美的歌声传情,在他们的歌声中有他们自己心脏的跳动,学生的歌唱是用心灵中涌出的音符在歌唱,那么,必然会到达声情并茂的效果,进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潜力,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力。”。

总之,《叮叮当》这节课,不仅仅让我们感受了刘老师的教学风采,更让我看到了她每堂课所下的功夫。没有日常教学的积累和辛勤付出,是不会将本堂课呈现的如此精彩的。所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扎根于我们的课堂,好好对待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我们的孩子,真正为音乐而教音乐!

篇14: 观课报告

我们本次高研班研修的理念就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观课之前,我们四组全体成员经过艰苦、深入、反复的研讨,确立了两个观课视角,观测量表的研制付出了大家的心血,是群众智慧的结晶。第一个视角是:课堂资源的生成与处理;第二个视角是: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们组的执教课题是:与诚信结伴同行。由来自校园的xxx老师执教。在整个备课的过程中,焦老师花费了很多大的心思和精力,组内其他老师也参与了整个的备课过程。从课堂效果来看,我们认为实现了预想的目标,到达了预期的效果。从评价量表的运用过程来看,课堂观察维度得到了较准确的量分。实际运用也就应较为合理。

新课改倡导“动态生成”性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使教学体现出开放与动态生成的特点。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共同结果,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基础,合理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保证。正如著名学者钟启泉教授所说的:“教材和教案是个剧本,教学如同实际的演出,若要把戏演得精彩,则需要导演对剧本独具匠心的诠释和演员对所演主角的创造。所以,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既要忠实于‘原作’,又要根据具体情境作必要的调整、修整,甚至大胆地创造。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焦老师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以“小调查”的形式作为本课的教学起点,调查的资料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用心的思考,促进了有效资源的生成。她在“感悟诚信”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用心性,设计了由学生参与的小品表演活动,促进了有效资源的生成。在“合理想象”和“生活剧场”环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用心参与讨论,生成了许多有效资源。这是我们所有观课老师都需要学习的。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起点。预设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成是现时的

生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关于预设与生成,有一个搞笑的比喻:预设与生成就像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鱼”,老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大鱼”,再用生成的网捕住“小鱼”。对于一些不往两张网里钻的“鱼”,老师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在“合理想象”环节,焦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你会聘用徐励寒吗?”学生回答的观点都是正面的,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由。焦老师做了合理的引导。但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能够更进一步进行挖掘。比如,我们能够这样设问:如果我是一个造假公司的老板,会聘用他吗?学生会想到,他会把我公司的造假的信息如实上报有关部门,或者到处散布不利于公司发展的言论,我是不会聘用他的。这样拓展,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更有深度和厚度了。“诚信宣誓”环节设计比较好,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背景音乐声中群众宣誓,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凸显了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学科特点。

从无效资源的生成和利用的观察点进行观察时,本课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无效资源。比如一开始的小调查:选取承担职责的同学到达了100%,这明显是一个不合实情的比例,也就是说,有的同学说谎了,不诚信了,这时老师就能够反问,“这个数字真实吗?为什么说谎?这说明什么?”最后得出结论:在有些状况下,人们出于种种顾虑,很容易出现不诚信的言行,做到诚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应对这个100%出乎老师意料的无效资源,老师则一语带过,没有透过追问,将无效变为有效,属于利用不当。从一开始就出现的紧张气氛,影响到了课堂教学。老师就应感觉到了,但没有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属于对无效资源的无力改变,因为老师也紧张,没有完全放开。究其原因,在老师。情景剧的表演《小寒逃离现场后》,学生表演时明显紧张,导致第一遍出错。这是无效资源,老师能够号召大家给他们热烈的掌声以缓和活跃气氛,但老师漠视了。情景剧后老师的评价,“这几位同学表演的惟妙惟肖”,此话有些不诚实,在场的人都看出来了,表演的还行但达不到惟妙惟肖。老师的评价过了,老师说了违心话,违背诚信,属于处理不当。诚实的用心评价能够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表演,紧张难免,如果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准备和更多的机会锻炼,相信他们必须更精彩!”

由此,我们感受到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当教师对问题设计的指向性不够准确,或偏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时候,学生的反馈或呈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或偏离教学目标,浪费了课堂时间,甚至走入思维误区,让老师难以应对,最终无法正常完成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而生成的课堂无效资源。为此我推荐需注意以下两点。1.设计问题需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自己最熟知的生活中会积累许多教材中找不到的资源,挖掘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就是我们情感目标达成的前提。广为传颂的凡人事迹,也无时不引领着生活的践行,贴近生活才能指导生活2.设计问题需紧扣课标,科学高效。教师需精研课标,紧扣课题,有梯度且有高度。文字表述要精炼,准确,并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最大限度的促进有效课堂资源的生成。尽管在教学中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的知识储备,个性差异等因素也总会在课堂上生成一些无效资源。出现问题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去用心应对。课堂教学没有完美只有更美,艺海无涯,学无止境,艰辛的探索必将还我们一方秀丽的晴空。

本课在“践行诚信”环节中,有一个“生活场景”小活动,焦老师出示了六个情景,分工以后,迅速请所有同学站起身来,在小组组长带领下展开讨论,起到了用心的督促作用。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焦老师用心参与小组话题讨论,并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小组讨论以后,焦老师请各小组选派代表作为本组的“形象代言人”到台前发表本组达成的观点。这个设计十分精彩,选派“形象代言人”,这对发言代表是一个督促和激励。正是这个身份,激励他把任务完成的更好,更准确、深入。贴合小组合作活动指导有效的要求。总之,焦老师在这个小组活动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准确落实了本课课标。但是,“感悟诚信”环节中的活动指导方面出了点小状况。各小组对“是否聘请徐砺寒”这个话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焦老师展现了出色的督促作用,但忽视了讨论过程的参与和有效指导。被提问的六个同学,观点十分准确,其中四个同学的观点有必须深度,都涉及到讲诚信关系和公司发展的前途问题。焦老师对这个临时生成的资源只做了简单的激励性点评,使用了“十分好”之类的用语,忽视了对这个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例如,如果我国公民的诚信度个性高,我们的企业发展、乃至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民族的振兴进程,不就越来越快了吗?如果做这样一个引深指导,更能说明诚信的作用,更深入的落实课标。

本堂课中,在合作探究环节,我发现每个组员并没有全身心地参与,每个人的意见并没有充分被吸纳,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则只顾自己讲;在小组汇报环节,通常都是少数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学生作为代表,汇报合作解决问题的结果。教师也往往更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而合作学习展开的具体过程则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这种环境能使学生在愉快、充满自信和勇气的氛围中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此,我推荐: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堂上以幽默亲和的表情、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精神,给学生以亲近感,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状态。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给学生一个思维发展的空间,个性是对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应在给予肯定、鼓励的同时恰当引导,不轻易否定。其次,教师要尊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更应个性关注,给予他们参与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抓住时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参与意识。

透过本次高研班的磨课、量表的制定、网上研讨等活动,我们四组在专家老师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都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东西。集中研修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相逢是首歌,相聚是份缘,相别会幻作长长的永恒眷恋。我们热望我们研修的每一个瞬间都能化作永恒。我推荐透过本次的磨课活动,我们每一位老师,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思品课堂的品味,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我们的思品课堂,深深的爱上我们的思品课堂。这是我们大家期望的。

篇15: 观课报告

延秀秀老师的这节课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中教师展示材料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讨论回答为主;在新歌导入中,延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曹格女儿姐姐crace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很快就能融入至课堂当中去,之后,又分别播放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引出课题,进入新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情景复现法,透过图片、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对于重点基本做到了精讲细讲,并且在整堂课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用心主动回答问题,对课堂的参与度高,让学生把握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这节课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学生对于简单的问题能直接回答,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能够经过提示以及教师指导得出答案,并且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比较准确、全面,说明对于本节课的资料知识点掌握得比较良好。本堂课气氛活跃,表现出学生对这节课的浓厚兴趣。

教学效果:本节《摇篮曲》抒发的就是母亲对宝贝温柔而又深深地爱。透过学习,同学们能够了解摇篮曲的音乐体裁形式、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更进一步的感受父母的爱,从而使学会如何感恩,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爱。收获:《摇篮曲》这节课从总体上来说到达了所期望的课堂效果,不管是从教师的授课状态、知识传授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是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唱歌的状态、情绪以及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都是十分不错的。延老师整堂课结构把握的十分好,从一开始的情景式导入,以及新授课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连接性都十分的不错,且教姿教态十分好,总是以微笑的状态跟学生互动交流,声音清脆自然,思路清晰,能够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及时做到评议和鼓励。是我学习榜样!

反思: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延老师学习,努力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注意把握学生的课堂动态,用心应对,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个性是延老师最后的设计,采用写给妈妈的话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父母的爱,使学生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用行动和成绩来报答父母!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寻求更多更好的方法去鼓励和激发。同时,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授课潜力也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争取努力做得更好!

篇16:观课报告

张丽教师《加法运算定律》这节课的优点是:

1、教学环节完整时间分配合理:这节课导入用了3分钟,小组活动用了10分钟,交流用了8分钟,学生独立思考用时3分钟,教师小结用了4分钟,课堂练习用了9分钟,最终的课堂反馈用了3分钟。

2、课堂中发生的教学丰富:(1)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关键点重点强调。(2)师生交流和谐,以谈话的方式完成了各项任务,效果较好。(3)学生合作主要是小组合作,每个小组的活动情景教师都适时指导,小组成员参与性较高,讨论热烈,达成共识较好。(4)学生独立思考的题目主要是拓展题目,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

3、注重知识的构成过程: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的构成过程,小组合作探索和小组交流是这节课的重点,说明在教学中比较重视知识的构成过程。

4、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欢乐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因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简单,让学生直接进行了列式和计算,经过计算让学生自然的明白两个加数位置调换计算结果不变这道理来总结出加法交换律。经过学生自我探讨,交流讨论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定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性,效果很好。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两个运算定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一样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加法运算定律。

对张教师这节课的提议:

“师生交流”用时较多,而“学生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用时较少,这一点,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应再开放一点,把更多的时间与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机会再多一点,时间再久一点。也仅有给学生机会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被激发与释放。

因为学生的抽象理解本事还有些欠缺,对于加法的运算定律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帮忙学生更深入理解。课堂上因为学生讲学生讨论,时间的分配和把握就显得不够合理,导致练习不能及时跟上,这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网站地图